国学类
发布时间:2020-12-03 发布人:老年教育部

1.宋词鉴赏与诵读

一、课程概况

学习鉴赏与诵读历史著名的双绝之一宋词,深刻感受我国诗词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相一致。本课程针对热爱汉语言,对古诗词有兴趣,具有一定的口头、笔头表达能力的离退休人员开设,通过学习提升学员的文化涵养,增强古汉语经典诗词的赏析与品鉴能力。

二、目标与要求

本课程属于非学历文化休闲教育系列,文化与素养系列中的文化涵养类。学员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对我国古典宋词形成的语言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对词作者的写作背景有一定的认识,品读和鉴赏历史著名的经典宋词60余首,在学习中增强学员的民族认同、语言认同感,同时陶冶其个人情操,增加文学素养,积淀文学精粹,修心修身。

三、学制与教材

(一)学制

课程学制2年,共4学期。每学期16周,每周2课时,共128课时。

(二)教材

自编教材:包括文字编写教材、PPT制作及微课导学。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1)第一学期宋词经典赏析与诵读

教学内容:

著名词人苏轼、辛弃疾、李煜、李清照等各个派别的经典宋词鉴赏与诵读,激发学院对宋词的概貌了解和赏析的兴趣。

学时安排:

课程内容

课时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2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

 

辛弃疾《青玉案》

2

 

辛弃疾《摸鱼儿》

2

 

柳永《雨霖铃》

2

 

柳永《蝶恋花》

2

 

岳飞《满江红》

2

 

晏殊《浣溪沙》

2

 

李煜《破阵子》

2

 

李煜《虞美人》

2

 

李煜《相见欢》

2

 

李煜《浪淘沙令》

2

 

李清照《如梦令》

2

 

李清照《渔家傲》

2

 

李清照《武陵春》

2

 

李清照《一剪梅》

2

 

合计

32

 

(2)第二学期宋词经典赏析与诵读

教学内容:

在前期基础上,学员对《宋词鉴赏与诵读》有了一定的认识,鉴赏宋词的感知水平有所提升,在累计宋词的量上进行扩充,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

学时安排:

课程内容

课时

李清照声声慢

2

苏轼水调歌头

2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2

李清照点绛唇

2

李清照醉花阴

2

李清照南歌子

2

李清照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

2

李清照如梦令(1)

2

李清照如梦令(2)

2

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2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2

吴潜海棠春·已未清明对海棠有赋

2

晁补之水龙吟次歆林圣予惜春

2

潘阆酒泉子.长忆观潮

2

林逋相思令·吴山青

2

寇准踏莎行·春暮

2

合计

32

(3)第三学期宋词鉴赏与诵读

教学内容:

选取部分宋词篇章进行内容和背景分析。在宋词质上进行推进,譬如宋词的参悟、结合自身经历的抒怀,可以声情并茂地诵读演绎、古词今唱。

学时安排:

课程内容

课时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

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2

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2

柳永定风波·自春来

2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2

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2

柳永迷仙引·才过笄年

2

柳永八声甘州

2

柳永安公子·远岸收残雨

2

柳永鹤冲天·黄金榜上

2

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2

张先千秋岁·数声鶗鴂

2

张先青门引·春思

2

张先醉垂鞭·双蝶绣罗裙

2

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2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2

合计

32

(4)第四学期宋词鉴赏与诵读

教学内容:

在前期积累宋词基础上,创作与宋词相关的文章、诗歌(近现代不限),并对宋朝文化进行赏析,部分诗词还可以用英文等多种形式演绎。

学时安排:

课程内容

课时

晏殊清平乐·红笺小字

2

晏殊山亭柳·赠歌者

2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2

晏殊破阵子·春景

2

张昪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

2

宋祁玉楼春·春景

2

叶清臣贺圣朝·留别

2

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

2

史达祖双双燕·咏燕

2

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2

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2

欧阳修诉衷情·眉意

2

毛泽东沁园春·雪

2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

毛泽东采桑子·重阳

2

毛泽东念奴娇·鸟儿问答

2

合计

32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分析讨论、案例分析、启发式教育和引导、分组讨论、代表发言等,使得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期中考察,巩固学习(沙龙采风,可以到曹杨公园或亭台楼阁之处,学习方式灵活);期末展示,协助指导学员自行设计一场宋词鉴赏与诵读的行秀(制作ppt背景+节目+创编)。

六、教学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与小组讨论相结合,启发式教育与参与式学习相结合。

 

  2.诗经鉴赏

一、课程概况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公元前十一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六世纪)约五百余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小雅》中另有六篇“笙诗”,有目无辞,不计在内),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

本课程是普陀区老年大学重要的文化素养类课程之一,以提高老年人群体的文化素养为根本宗旨,在不断满足老年群体的学习需求的基础之上,切实丰富老年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与水平。

二、目标与要求

通过六个学期的学习,初步理清诗经发展的脉络,积累丰富的名诗妙词,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通过赏析风、雅、颂代表诗篇,了解各个地方的人文历史,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精神、文化传统。

三、学制与教材

(一)学制

本课程学制3年,共6学期。每学期16周,每周2课时,共192课时。

(二)教材

《诗经全鉴》,张凌翔解译,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年版。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第一学期国风(上)

教学内容:

国风是《诗经》中的精华,是华夏民族文艺宝库中璀璨的明珠。本学期主要学习《关雎》、《葛覃》、《螽斯》、《兔罝》、《汉广》、《柏舟》、《击鼓》、《静女》八首诗歌,这些诗歌体现了华夏族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对统治阶级的罪恶有所揭露,广阔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学时安排:

课程内容

学时

关雎

4

葛覃

4

螽斯

4

兔罝

4

汉广

4

柏舟

4

击鼓

4

静女

4

合计

32

第二学期国风《下》

教学内容:

国风中的周代民歌以绚丽多彩的画面,反映了华夏劳动人民真实的生活,表达了他们对受剥削、受压迫的处境的不平和争取美好生活的信念,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本学期主要学习《黍离》、《君子于役》、《君子阳阳》、《扬之水》、《中谷有蓷》、《兔爰》、《葛藟》、《采葛》八首诗歌。这些诗歌基调健康、乐观向上,是广大劳动人民思想情感的真实表达。

学时安排:

课程内容

学时

黍离

4

君子于役

4

君子阳阳

4

扬之水

4

中谷有蓷

4

兔爰

4

葛藟

4

采葛

4

合计

32

第三学期雅(上)

教学内容:

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本学期主要学习《鹿鸣》、《四牡》、《皇皇者华》、《常棣》、《伐木》、《天保》、《采薇》、《出车》八首诗歌。

学时安排:

课程内容

学时

鹿鸣

4

四牡

4

皇皇者华

4

常棣

4

伐木

4

天保

4

采薇

4

出车

4

合计

32

第四学期雅(下)

教学内容:

雅不仅描述了周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特殊的文化形态,而且揭示了周人的精神风貌和情感世界。本学期主要学习《谷风》、《蓼莪》、《大东》、《四月》、《北山》、《无将大车》、《小明》、《鼓钟》八首诗歌。

学时安排:

课程内容

学时

谷风

4

蓼莪

4

大东

4

四月

4

北山

4

无将大车

4

小明

4

鼓钟

4

合计

32

第五学期颂(上)

教学内容:

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本学期主要学习《清庙》、《维天之命》、《维清》、《烈文》、《天作》、《昊天有成命》、《我将》、《时迈》八首诗歌。

学时安排:

课程内容

学时

清庙

4

维天之命

4

维清

4

烈文

4

天作

4

昊天有成命

4

我将

4

时迈

4

合计

32

第六学期颂(下)

教学内容:

《颂》是贵族在家庙中祭祀鬼神、赞美治者功德的乐曲,在演奏时要配以舞蹈。本学期主要学习《》、《有駜》、《泮水》、《閟宫》、《烈祖》、《玄鸟》、《长发》、《殷武》八首诗歌。

学时安排:

课程内容

学时

4

有駜

4

泮水

4

閟宫

4

烈祖

4

玄鸟

4

长发

4

殷武

4

合计

32

五、教学方法

采取课前自学、课上讨论、重点讲解、课外阅读背诵的系统学习方法。

六、教学组织形式

采用班级集体学习和个人小组学习有机结合的形式。

 

 3.易学入门

一、课程概况

易学以卦爻等文化符号建构了一门百姓日用而不知的元语言,作为是连山、归藏、周易三易的内核,易学思维方式从文明伊始就左右了中国人的思路,塑造了中国人植根于本土的立场、观点和精神信仰,形成了独具非线性复杂系统特色的阴阳六合天下观、时空观、审美观和追求天人和谐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

中国古代文人“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讲的是“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种超越现代分类体系的才能是因为:自古以来,中国人“修身”与“治国”用的都是同一套管理思维,那就是中国“方”法——易学思维。

易学不仅蕴涵了人类对自然变化条理次第乃至时位的认知,而且给出了把握天地人数理关系的运算方法。前者正是“道”之彰显所在,后者则是“术”之跟进应用。它显露着中国人精神本真的全然思想或精神的概念,是中国人精神自觉的最初创造,它是传统与现代文明的起点和渊源,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社会、文化、经济等的发展方向与发展模式。

本课程针对具有中学文化程度,对易学本身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有学习兴趣,希望找到中国文化之根的离退休人员,知呼吸吐纳、分青红皂白、辨东西南北者即可,本课程为零基础入门课。

二、目标与要求

本课程旨在引导学员全方位理解中华原创文化,了解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具有的独立意义和对人类的独特贡献,研究自然生成的、能释放原始创新潜力的中华文脉,自觉摆脱西方中心论、扫除思想殖民化带来的自卑情绪、清理民族劣根性说的影响,底气十足地去张扬东方理性。

通过易学中的的阴阳、五行、气、象、数、理、图、书、卦、爻等的学习,提升学员科学素质,让学员真正认识到易文化的深刻内涵和玄机,将对从中国原创智慧中衍生出来并与之密切相关的管理、伦理、生理、病理、心理、命理、地理、数理等中国文化学科进行启蒙导入教育,展现出中华文化的整体性面貌,将形而上与形而下结合起来,将象思维与技术应用结合起来,使学习者认知整个中华文化脉络,直接进入文化之根源和文化基因。

通过本课程学习旨在提高学员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提升科学素质,在阴阳五行的平衡思想指导下树立正确的养生观、理财观、生活观,使学员能以乐观平和的心态安度晚年生活。

三、学制与教材

(一)学制

本课程学制为1年,共2个学期。每学期16周,每周2课时,共64课时。

(二)教材

自编教材《中国方》现代易学教材李定徐学斌等编写。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第一学期

教学内容:

从中西方文化原点的不同出发,将学生引入易学思维模式,导入阴阳概念,进而衍化出五行结构,解析中国人的五点论思维。下半学期再从阴阳出发,用“中国方”结构讲解易学中非常重要的八卦是如何理性逻辑生成的,八卦所表达的类象概念。

学时安排:

教学内容

学时

易学的发展史及学习概要

2

中西方文化原点与原创符号

2

中国人阴阳思想起源

2

五行思想及应用

14

八卦符号的自然生成

2

八卦的类象

6

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

4

合计

32

第二学期

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学重点为六十四卦与天干地支。六十四卦部分主要教学内容为,用超立方体的模型如何逻辑理性的推理出六十四卦来,讲解六十四卦之间的关系,六十四卦如何排序,六十四卦与中国人的象思维模型。

天干地支部分主要教学员认知天干地支符号,天干地支之间的关系,天干地支如何组成了中国文化的演算系统,干支历法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意义,天干地支是怎样影响中国人生活的。

学时安排:

教学内容

学时

六十四卦的生成与结构

2

以“错综复杂”为核心的六十四卦关系

2

六十四卦的卦序

6

六十四卦与象思维

6

认识天干地支

2

天干关系、地支关系、天干与地支的相互关系

4

六十甲子与干支历

4

干支与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6

合计

32

五、教学方法

本课程通过由外而内、化繁为简,进入感性、理性、悟性合一的象思维训练,展现出中华文化的整体性面貌,通过教学使学习者认知整个中华文化脉络,直接进入文化之根源和文化基因。

本课程以“方”为核心教学工具,另外辅以“盘”、“索”两样工具,以形象化的教学工具充分调动学习者的象思维能力。

六、教学组织形式

本课程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注重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而不是进行简单的灌输,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教学内容,将教育内容融入任务教学之中,强调“做中学、学中做”,边学思维元素与符号,边自己进行推衍、深入浅出,使学习者能够很好的将所学到的方法活学活用。

 

 4.现代诵读艺术

一、课程概况

诵读是当今社会一项经常性的文化活动,是有声语言的最高级形式,也是一种具有颇高审美价值的语言表达方式。在诵读过程中,我们既不能走向朗诵表演化的极端,也不能完全否定表演艺术对朗诵的作用。诵读的美好就在于以声悦己悦人,以情温暖你我。诵读让冷漠的阅读变成饱满情感的声音,让视觉的单一变成声音视线的交融,让自我的学习变成与他人的互动,让枯燥的文字变成有温度的情感的倾诉。

学校开设诵读课程,一方面让老年朋友们在学习好文好诗过程中提高个人文化素养,陶冶情操,丰富个人的人生,在文化养老的阵地,为自己找到一个表达情感的出口;另一方面使老年朋友们能通过声音抒发新悟新感,传递人间的爱与温暖,向社会传播正能量。

二、目的与要求

知识目标:通过教师课堂讲解和训练,使学员充分明确诵读的本质概念,即:什么是诵读?诵读的实质和诵读的功能;掌握诵读的基本条件与训练方式、诵读的基本技能以及朗诵的外部及内部的技巧。

能力目标:通过师生互动引导老年学员提高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分析、欣赏各类文学作品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教师课堂诵读示范和个别指导,让老年学员学会通过诵读抒发情感,传递真情。

三、学制与教材

(一)学制

本课程学制2年,共4学期。每学期16周,每周2课时,共128课时。

(二)教材

1.基础语言练习,下载中国传媒大学的基础语音练习:汉语拼音的正确发音,词、词组相应对的绕口令练习。

2.自编讲义和课件。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本课程根据老年人的兴趣爱好,让老年学员在愉悦中学习,在享受诵读中提高。每次上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

1.纠正南方人发音上的毛病,重点解决诵读中的发音问题。

2.选择不同诗歌、散文,在学习诵读的过程中,感悟诗人的内容,用声音的美妙力求达到文声相谐的境界。

3.选择优秀的古典诗歌,现代名家名作,网络优秀诗歌为课堂练习,在大量的诵读练习中,融入诵读的内、外部技巧的运用。

第一学期

教学内容

学时

关于朗诵——基本慨念

2

朗诵的基本条件与训练方法

4

朗诵的基本功(气息、发声、共鸣)

4

朗诵的基本技能(音调、音量、力度、速度)

8

朗诵的外部技巧(重音、停连、语势)

8

朗诵的内部技巧(调动情感)

6

合计

32

第二学期

教学内容

学时

文学作品的表达方式与技巧

4

诗歌——不同诗境,格式表达

8

散文——抒情、叙事

8

故事及政论、新闻表达

2

鉴赏课

2

范读练习

6

交流、演示

2

合计

32

第三学期

教学内容

学时

基本功的练习(单音、词组)

2

基本功的练习(短语、音节)

2

基本功的练习(绕口令、短文)

4

基本功的练习(改毛病、针对性)

2

诗歌诵读练习(古诗词)

4

诗歌诵读练习(现代名家名作)

6

散文诵读练习(叙事散文)

4

散文诵读练习(抒情散文)

4

鉴赏课

2

交流、展示

2

合计

32

第四学期

教学内容

学时

作品分析与练习(诗歌)

10

作品分析与练习(散文)

10

作品分析与练习(故事等)

6

综合朗诵的理论与学员诵读现场指导

4

鉴赏课

2

合计

32

五、教学方法

以理论基础结合学生特点,在反复练习诵读各类文体中,体悟诵读带来的愉悦,在赏忻精品诵读中,掌握诵读的基本技巧。

六、教学组织形式

班级集中学习为主,每个人必须单独完成诵读作品,每学期的鉴赏课上,点评、交流,提升鉴赏能力和水平,一定是“悟”中走进语言艺术的境界。

 

  5.透过成语学历史

一、课程概况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很多人秉承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学习。近些年,中国人对于中华文化的学习热诚不断增加,学习的需求不断上升。对于老年大学的学员们来说,还有一个平日里可能遇到的问题,要帮助子女带小孩儿,更是直接面对小孩子的引导、教育问题,有些学员希望从中华文化中学习精髓,用于对小孩子的引导、教育上面。

本课程以成语的学习为出发点,学习成语发生年代的历史知识。透过对成语的学习,了解成语发生年代的历史故事、与该成与相关的历史人物,学习其中的历史知识、做人和做事的道理,不仅能够在生活中活用、用对成语,而且外出旅游时也能够丰富旅游知识,具备更好的旅游体验。

二、目标与要求

以成语的学习为出发点,透过对成语的学习,了解成语发生年代的历史故事,学习其中的历史知识。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们不仅能够在生活中活用、用对成语,而且也能够为外出旅游储备丰富的旅游知识,能够得到更好的旅游体验。

三、学制与教材

(一)学制

本课程学制2年,共4学期。每学期16周,每周2课时,共128课时。

(二)教材

PPT讲义、学习视频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第一学期

教学内容:

第一学期选取了平易近人、道不拾遗、大义灭亲、唇亡齿寒、志在四方、退避三舍、病入膏肓、居安思危、后生可畏、知人不易、孟母断机、曾子杀彘、狡兔三窟、鸡鸣狗盗、道听途说、乐极生悲等16个成语,通过对其进行学习,了解成语发生年代的历史故事、与所选取的成语相关的历史人物,学习其中的历史知识,启发学员们对中华文化的深入认知。

学时安排:

教学内容

学时

平易近人

2

道不拾遗

2

大义灭亲

2

唇亡齿寒

2

志在四方

2

退避三舍

2

病入膏肓

2

居安思危

2

后生可畏

2

知人不易

2

孟母断机

2

曾子杀彘

2

狡兔三窟

2

鸡鸣狗盗

2

道听途说

2

乐极生悲

2

合计

32

第二学期

教学内容:

第二学期选取了一鸣惊人、三人成虎、老马识途、围魏救赵、纸上谈兵、远交近攻、孺子可教、运筹帷幄、破釜沉舟、明镜高悬、约法三章、一败涂地、一饭千金、声东击西、多多益善、不寒而栗等16个成语,通过对其进行学习,了解成语发生年代的历史故事、与所选取的成语相关的历史人物,学习其中的历史知识,启发学员们对中华文化的深入认知。

学时安排:

教学内容

学时

一鸣惊人

2

三人成虎

2

老马识途

2

围魏救赵

2

纸上谈兵

2

远交近攻

2

孺子可教

2

运筹帷幄

2

破釜沉舟

2

明镜高悬

2

约法三章

2

一败涂地

2

一饭千金

2

声东击西

2

多多益善

2

不寒而栗

2

合计

32

第三学期

教学内容:

第三学期选取了奋不顾身、夜郎自大、门可罗雀、励精图治、一丘之貉、不入虎穴、割席分坐、梁上君子、大器晚成、万事俱备、画饼充饥、穷兵黩武、势如破竹、闻鸡起舞、草木皆兵、洛阳纸贵等16个成语,通过对其进行学习,了解成语发生年代的历史故事、与所选取的成语相关的历史人物,学习其中的历史知识,启发学员们对中华文化的深入认知。

学时安排:

教学内容

学时

奋不顾身

2

夜郎自大

2

门可罗雀

2

励精图治

2

一丘之貉

2

不入虎穴

2

割席分坐

2

梁上君子

2

大器晚成

2

万事俱备

2

画饼充饥

2

穷兵黩武

2

势如破竹

2

闻鸡起舞

2

草木皆兵

2

洛阳纸贵

2

合计

32

第四学期

教学内容:

第四学期选取了鹿死谁手、才高八斗、画龙点睛、江郎才尽、南柯一梦、一事无成、口蜜腹剑、春风得意、抛砖引玉、请君入瓮、孤注一掷、熟能生巧、巧取豪夺、胸有成竹、名落孙山、一挥而就等16个成语,通过对其进行学习,了解成语发生年代的历史故事、与所选取的成语相关的历史人物,学习其中的历史知识,启发学员们对中华文化的深入认知。

学时安排:

教学内容

学时

鹿死谁手

2

才高八斗

2

画龙点睛

2

江郎才尽

2

南柯一梦

2

一事无成

2

口蜜腹剑

2

春风得意

2

抛砖引玉

2

请君入瓮

2

孤注一掷

2

熟能生巧

2

巧取豪夺

2

胸有成竹

2

名落孙山

2

一挥而就

2

合计

32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演示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结合课堂的互动使课堂的气氛既轻松活泼又学习气氛浓厚。

六、教学组织形式

班级集体学习为主,通过个别学员的提问形成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授课过程中通过教师对PPT讲义的讲解和学员门对学习视频的观看进行课堂教学,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对个别学员的提问形成有互动的课堂氛围。

 

  6.藏于城市中的历史

一、课程概况

老年教育的目的是使老年学员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丰富生活、增强体质。本课程将老年教学的目的与现当代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做了结合,满足老年学员对于旅游知识学习的需求,以获得更好的旅游体验。本课程共分四期,每学期选择16个历史文化名城,选择每个城市中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名胜进行介绍,讲解该名胜古迹相关的历史知识,和学员们就相关的历史知识进行讨论,各抒己见并畅所欲言,加深学习的印象。选择该城市、该历史文化名胜的介绍节目,学习介绍城市的所在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特色美食,使学员们能够多方位的了解潜在的旅游目的地。

二、目标与要求

教学目标:有道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通过每学期所选取的16个历史文化名城的名胜古迹,学习该名胜古迹相关的历史知识,拓展学员们对于所选城市的历史知识视野,了解所选城市的风土人情,以便于旅游中更好的观赏城市名胜。

教学要求:每个学期选取16个知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选择每个城市中代表性的名胜古迹,学员们通过对该城市名胜古迹相关历史的学习,了解该城市相关的历史知识、风土人情、特色美食,丰富旅游体验。

三、学制与教材

(一)学制

本课程学制2年,共4学期。每学期16周,每周2课时,共32课时。

(二)教材

自编材料:每节课选择一个历史文化名城,选取该城市代表性的历史名胜,课堂中进行介绍,介绍选取该城市的特色美食,并做好PPT。选取介绍的城市、介绍的名胜古迹或介绍的特色美食的电视节目,以视频的方式进行播放,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第一学期

教学内容:

本学期选取了中国西北、西南地区的成都、自贡、都江堰、重庆、昆明、大理、丽江、镇远、西安、榆林、汉中、咸阳、银川、天水、武威、敦煌等16个城市,对这16个城市的代表性的名胜古迹进行筛选,对所选取的名胜古迹的历史知识进行讲解。选取相对应的电视节目,以视频的方式进行播放,多方位、多层次的为学员们展示所选城市、所选历史名胜古迹的风采。

学时安排:

课程内容

学时

成都

2

自贡

2

都江堰

2

重庆

2

昆明

2

大理

2

丽江

2

镇远

2

西安

2

榆林

2

汉中

2

咸阳

2

银川

2

天水

2

武威

2

敦煌

2

合计

32

第二学期

教学内容:

本学期选取了中国华南、华中地区的武汉、长沙、岳阳、凤凰、襄阳、荆州、广州、海口、郑州、开封、洛阳、安阳等12个城市,对这12个城市的代表性的名胜古迹进行筛选,对所选取的名胜古迹的历史知识进行讲解。选取相对应的电视节目,以视频的方式进行播放,多方位、多层次的为学员们展示所选城市、所选历史名胜古迹的风采。

学时安排:

课程内容

学时

武汉

4

长沙

4

岳阳

2

襄阳

2

荆州

2

广州

4

海口

2

郑州

2

开封

4

洛阳

2

凤凰

2

安阳

2

合计

32

 

第三学期

教学内容:

本学期选取了中国东北、华北地区的大同、祁县、平遥、邯郸、正定、承德、锦州、秦皇岛、沈阳、集安、吉林市、哈尔滨、呼和浩特等13个城市,对这13个城市的代表性的名胜古迹进行筛选,对所选取的名胜古迹的历史知识进行讲解。选取相对应的电视节目,以视频的方式进行播放,多方位、多层次的为学员们展示所选城市、所选历史名胜古迹的风采。

学时安排:

课程内容

学时

大同

2

祁县

2

平遥

2

正定

2

邯郸

2

承德

4

锦州

2

秦皇岛

2

沈阳

4

集安

2

吉林市

2

哈尔滨

2

呼和浩特

2

合计

32

 

第四学期

教学内容:

本学期选取了中国华北地区的临淄、曲阜、泰安、镇江、苏州、杭州、绍兴、徐州、扬州、泉州、青岛、烟台、济南等13个城市,对这13个城市的代表性的名胜古迹进行筛选,对所选取的名胜古迹的历史知识进行讲解。选取相对应的电视节目,以视频的方式进行播放,多方位、多层次的为学员们展示所选城市、所选历史名胜古迹的风采。

学时安排:

课程内容

学时

临淄

2

曲阜

2

泰安

2

镇江

2

苏州

2

杭州

4

绍兴

2

徐州

2

扬州

2

泉州

2

青岛

4

烟台

2

济南

4

合计

32

五、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直观演示法、讨论学习法,与学员们进行教课内容的探讨,丰富学习内容。

六、教学组织形式

课堂教学时使用PPT的教学形式,结合教学内容播放相关的电视节目,以视频的形式加深学员们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