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摄影技艺
一、课程概况
摄影是信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一门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了解摄影基础理论。掌握数码相机的操作技能,掌握基本的数码后期技术。本课程从“摄影的第三只眼”是什么入手,通过风光摄影的用光、构图、技巧讲课和外出实践、作品分析等系列活动课程,提升摄影技能,充实老年学员的文化生活。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开展,能够和一些爱好摄影的学员一同探讨关于摄影创作、创意的话题,去探索生活中美的一切,让学员们从中享受到摄影的快乐。使“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宗旨落实到实处。
二、目标与要求
本课程目标是通过了解数码相机操作基础、摄影构图与用光、摄影技巧。使学员掌握摄影的技能。并加强对光线的运用、画面的主要视觉元素、构图的基本要素、光圈与速度的组合对主题表现的影响、不同题材的拍摄方法及简单的后期处理等讲解,使学员进一步提高摄影的技能。通过学习,学员能够领悟出美就在自己身边的理念,善于发现美才是摄影的终极目标。
本课程要求:
1.掌握数码相机及手机拍摄的使用方法,能够熟练的使用相机及手机,并能对照片进行后期的处理。
2.掌握摄影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以理论为指导,进行摄影创作。
3.掌握摄影艺术造型法则,提高风光摄影作品的技术与艺术水平。
4.掌握人像摄影造型法则,提高人像摄影作品的技术与艺术水平。
三、学制与教材
(一)学制
本课程学制为2年,共4个学期,每学期8周,每周4课时,共128课时。分为《摄影技艺》(一)(二)(三)(四)。
(二)教材
1.以《风光与艺术摄影》 (王元杰 主编 中西书局出版) 作为主教材。
2.根据学员实际情况自编PPT。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第一学期:《摄影技艺》(一)
教学内容:
介绍摄影史、摄影流派、摄影的理念。以尼康D700、佳能5DMark II索尼α7 II为例,介绍数码相机操作使用(相机镜头光圈快门曝光组合感光度等)。拍摄实践及照片交流。
学时安排:
序号 |
课程内容 |
学时 |
1 |
漫谈摄影 |
4 |
2 |
引言;走进摄影 |
4 |
3 |
相机的使用1:功能键、光圈、速度、对焦模式等 |
4 |
4 |
相机的使用2:曝光、拍摄、测光模式,图像品质和尺寸,包围曝光 |
4 |
5 |
相机的使用3:感光度、白平衡、多重曝光及菜单的使用, |
4 |
6 |
相机的使用4:景深的控制、超焦距、闪光灯、曝光补偿,白加黑减等 |
4 |
7 |
市内拍摄(实践) |
4 |
8 |
市内拍摄(实践) |
4 |
合计 |
32 |
第二学期:《摄影技艺》(二)
教学内容:
摄影构图各种手法,拍摄技巧,后期技术,摄影的内涵与艺术表现,拍摄实践及照片交流。
学时安排:
序号 |
课程内容 |
学时 |
1 |
构图初步1:画幅、主陪体、前背景等 |
4 |
2 |
机位、角度、视角等 |
4 |
3 |
摄影的前期技巧 |
4 |
4 |
摄影后期技术:lightroom 、PS |
4 |
5 |
采风 |
4 |
6 |
摄影的思想1:摄影的追求、表现、定位 |
4 |
7 |
摄影的思想2:技巧的作用、摄影的内涵与艺术表现 |
4 |
8 |
作业分析 |
4 |
合计 |
32 |
第三学期:《摄影技艺》(三)
教学内容:
构图进阶,摄影主要的视觉元素,光线的运用,不同题材、场景的拍摄方法
学时安排:
序号 |
课程内容 |
学时 |
1 |
构图进阶:主题、观察、景别、组织对象 |
4 |
2 |
构图进阶:主要的视觉元素,点、线、面、质感、色彩、节奏 |
4 |
3 |
摄影的用光:光的色彩、方向、类型 |
4 |
4 |
光线的运用 |
4 |
5 |
采风 |
4 |
6 |
不同题材的拍摄方法 |
4 |
7 |
不同题材的拍摄方法 |
4 |
8 |
作业分析 |
4 |
合计 |
32 |
第四学期:《摄影技艺》(四)
教学内容:
人像摄影的构图特点,画幅的选择,模特的姿态,人像摄影的用光、补光,人像摄影创作的主题与流程。影棚人像拍摄。室内外人像拍摄实践。
学时安排:
序号 |
课程内容 |
学时 |
1 |
人像摄影的构图特点、横竖画幅的选择、如何突出主体 |
4 |
2 |
人像摄影的常见构图,4痛姿势法 |
4 |
3 |
室外人像拍摄实践 |
4 |
4 |
人像摄影的对比手法,人像摄影的用光、补光 |
4 |
5 |
人像摄影创作的主题与流程 |
4 |
6 |
影棚人像拍摄,器材,光型、光位、布光 |
4 |
7 |
影棚人像拍摄实践 |
4 |
8 |
作品点评 |
4 |
合计 |
32 |
五、教学方法
利用电脑等电化教具,以课堂教学为主,拍摄实践为辅,对学员进行象化的直观教学。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不断重复,以旧带新。参插本市外拍、摄影景点外拍、专业影棚拍摄等实践。
六、教学组织形式
学员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享受快乐,学期中提交作业,教师点评。
21.数码摄影基础
一、课程概况
随着数码时代的到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用数码相机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中老年人从原来繁忙的工作岗位退下来后有大量的空闲时间,喜欢摄影成了中老年人的精神追求。但数码相机菜单众多、功能复杂,要真正掌握和使用好自己手中的相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本课程旨在帮助中老年摄影爱好者使用好自己手中的数码相机,满足日益增长的中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二、目标与要求
本课程属于上海社区教育课程体系中的文化休闲教育类课程。课程特点是:通过二个学期的学习,掌握数码相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了解和掌握数码相机按钮和菜单设置,根据不同的拍摄题材,合理地设置、使用菜单和按钮,拍摄出与众不同的摄影作品。
本课程适合零基础,使用数码单反、微单相机的中老年摄影爱好者。
1.数码相机操作基础:快门、光圈、对焦、曝光、焦距、ISO感光度,白平衡等参数与设置各种摄影模式的使用(自动、程序、光圈优先、快门优先、手动、曝光补偿及各种摄影测光模式的运用方法)
2.数码相机菜单设置和按钮的使用:分别介绍佳能单反、尼康单反、索尼微单三种机型的菜单设置和按钮的使用。
3.摄影技巧: 人像摄影技巧、夜景、全景等摄影技巧。
三、学制与教材
(一)学制
本课程学制为1年,共2学期。每学期16周,每周2课时,共64课时。分为《数码摄影基础班》(一)(二)。
(二)教材
1.《数码摄影基础班》(一)(二)教材是根据中老年人的特点,从最基本的概念出发,通俗易懂地自编汇集而成的PPT教程。
2.根据中老年学员的实际教学情况以及摄影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将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编的PPT教程。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第一学期:《数码摄影基础班》(一)
教学内容:
介绍摄影大师的摄影作品、数码相机的产生和分类,数码相机的基本原理及按钮介绍,数码相机的对焦与对对焦区域,不同拍摄对象的对焦方法,测光,镜头,光圈和景深,以及如何控制景深,快门速度和M档的使用、什么是白平衡、三种曝光模式的掌握等等。
学时安排:
课程内容 |
学时 |
前言(摄影大师及作品介绍) |
2 |
相机的产生和数码相机的分类 |
2 |
数码相机基本原理及按钮介绍 |
2 |
数码相机的对焦与对焦区域 |
2 |
不同拍摄对象的对焦方式 |
2 |
测光 |
2 |
镜头 |
2 |
光圈和景深 |
2 |
如何控制景深 |
2 |
快门速度与M档的使用 |
2 |
IS0 ,光圈,速度,之间的关系 |
2 |
色温&白平衡 |
2 |
相机的曝光和直方图 |
2 |
掌握TV、P、M三种曝光模式 |
2 |
拍摄前设置 |
2 |
期未摄影作品点评 |
2 |
合计 |
32 |
第二学期:《数码摄影基础班》(二)
教学内容:
佳能、索尼、尼康三种机型菜单及按钮介绍,人像摄影美学特征和艺术性,城市夜景和不同题材的摄影方法,全景图的拍摄与制作,什么是RAW格式以及RAW的优势等等。
学时安排:
课程内容 |
学时 |
学员作品交流 |
2 |
佳能相机按钮及菜单介绍 |
2 |
佳能相机按钮及菜单介绍与实践 |
2 |
索尼相机菜单及按钮介绍 |
2 |
索尼相机菜单及按钮介绍与实践 |
2 |
尼康相机菜单及按钮介绍 |
2 |
尼康相机菜单及按钮介绍与实践 |
2 |
人像摄影美学特征和艺术性 |
2 |
室内人像摄影 |
2 |
人像摄影和光的方向性 |
2 |
城市夜景的拍摄 |
2 |
日落日出、瀑布的拍摄 |
2 |
不同景物的拍摄方法 |
2 |
全景图的拍摄与制作 |
2 |
关于RAW格式 |
2 |
(机动安排)经典摄影作品赏析 |
2 |
合计 |
32 |
五、教学方法
以课堂教学为主,利用PPT形式,着重对学员进行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的了解和掌握,通过摄影基础知识的学习,在熟悉、了解数码相机的基本原理的前提下,掌握一定的拍摄技能,根据不同的拍摄题材,掌握不同的拍摄方法,拍摄出与众不同的摄影作品。
六、教学组织形式
班级集体学习,寓教寓乐,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享受快乐,提高学员们的拍摄技能。
22.影视欣赏
一、课程概况
电影因其与生俱来的群众性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及其所反映的诸多现实社会问题,而使电影的社会功能越来越受到关注。有学者认为,电影是反映不同社会意识结构的镜子,因此一般行为模式、人物类型和冲突公式必然重复出现在不同的影片中。因此,本影视欣赏课程的任务就是通过影片所反映出来的社会现实来解读社会,以及探究社会问题的解决对策,教师运用社会学方法研究电影,引导学员欣赏品读电影的过程。
二、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通过电影镜头的再现和讨论使学员明确电影中手法的运用及其意图。
能力目标: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学员提高运用所学的欣赏技能分析影视作品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教师讲解分析及讨论,帮助老年学员开拓视野,逐步学会用现代理念看待和处理各类问题和矛盾。
三、学制与教材
(一)学制
本课程学制5年,共10学期。每学期8周, 每周4课时, 共320课时。
(二)教材
自编讲义和课件。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本课程不以基础、提高层次相区分,以兴趣爱好带动学员欣赏电影为主。普陀区目前社区居民中喜爱影视欣赏的学员基数,尚不足以支撑起影视欣赏这类高端文化修养类课程实现循环流动开班模式,因此目前仍以培养欣赏优秀经典电影的兴趣爱好和欣赏品味为主,每学期课程实行选取8部电影,且不与之前学期所放映影片重复。以老学员为班底,带动更多新学员进入影视欣赏的课堂。
本课程每次上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
1.教师介绍电影概况、情节、演员等信息。
2.电影放映,重点段落暂停,由教师讲解。
3.电影放映完毕,教师详细分析影片内涵。
4.组织学员讨论,进行互动。
下面将部分学期的教学内容罗列出来,每学期会根据奥斯卡获奖影片、嘎纳电影节获奖影片、威尼斯电影节获奖影片以及国内外新增优秀影片,做一定的调整,已让学员获得最新、最好的观影体验和欣赏乐趣。
第一学期
周次 |
教学内容 |
学时 |
1 |
冲突与平衡——电影《推手》的隐喻及现实意义 |
4 |
3 |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电影《阿甘正传》赏析 |
4 |
5 |
梦的解析——电影《爱德华大夫》赏析 |
4 |
7 |
不疯魔不成活——电影《霸王别姬》赏析 |
4 |
9 |
真实与虚幻的边界——电影《楚门的世界》赏析 |
4 |
11 |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电影《春风化雨》赏析 |
4 |
13 |
幸福是什么——电影《当幸福来敲门》赏析 |
4 |
15 |
庄生梦蝶或是蝶梦庄生——电影《盗梦空间》赏析 |
4 |
第二学期
周次 |
教学内容 |
学时 |
1 |
爱,在理解的尽头——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赏析 |
4 |
3 |
于无声处听惊雷——电影《暴裂无声》赏析 |
4 |
5 |
隔岸观人情,咫尺当省世 ——电影《不成问题的问题》赏析 |
4 |
7 |
人类的终结还是延续?——电影《超能查派》赏析 |
4 |
9 |
生命的礼赞——电影《闻香识女人》赏析 |
4 |
11 |
本土意识和殖民历史——电影《海角七号》赏析 |
4 |
13 |
人,何以为人——电影《人工智能》赏析 |
4 |
15 |
如何衡量生命的价值?——电影《拯救大兵瑞恩》赏析 |
4 |
第三学期
周次 |
教学内容 |
学时 |
1 |
人文主义的情感制作——电影《飞屋环游记》赏析 |
4 |
3 |
最大的悲伤是相见不能相认——电影《归来》赏析 |
4 |
5 |
社会、家庭以及不断变化的时代——电影《喜宴》赏析 |
4 |
7 |
一花一世界——电影《罗生门》赏析 |
4 |
9 |
上海历史的印记——电影《海上传奇》赏析 |
4 |
11 |
态度决定生活性格决定人生——电影《美丽人生》赏析 |
4 |
13 |
爱,无处不在——电影《海洋天堂》赏析 |
4 |
15 |
国家、社会与仪式——电影《活着》赏析 |
4 |
第四学期
周次 |
教学内容 |
学时 |
1 |
家庭和变化的世界——电影《饮食男女》赏析 |
4 |
3 |
心灵的自我救赎——电影《烈日灼心》赏析 |
4 |
5 |
生命的厚度与张力——电影《入殓师》赏析 |
4 |
7 |
独子化带来的伤痛——电影《亲爱的》赏析 |
4 |
9 |
制度、权利与人性——电影《十二怒汉》赏析 |
4 |
11 |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电影《天水围的日与夜》赏析 |
4 |
13 |
成长意味着什么?——电影《头脑特工队》赏析 |
4 |
15 |
上海:微缩的历史画卷——电影《外滩轶事》赏析 |
4 |
第五学期
周次 |
教学内容 |
学时 |
1 |
人类未来的终极思索——电影《我,机器人》赏析 |
4 |
3 |
学会去爱你的家人——电影《冤家父子》赏析 |
4 |
5 |
体制化环境下的自我救赎——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赏析 |
4 |
7 |
从熟悉的生活看到不同的风景——纪录片《中国》赏析 |
4 |
9 |
如果可以再来一次青春——电影《重返二十岁》赏析 |
4 |
11 |
大时代下的小人物——电影《最后的舞者》赏析 |
4 |
13 |
人性与科技自由与权利——电影《猩球崛起》赏析 |
4 |
15 |
以保护的方式来爱你——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赏析 |
4 |
第六学期
周次 |
教学内容 |
学时 |
1 |
富人阶层的浮华世界——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赏析 |
4 |
3 |
人心是最大的迷宫——电影《心迷宫》赏析 |
4 |
5 |
差生逆袭的无敌励志——电影《垫底辣妹》赏析 |
4 |
7 |
火星上的“荒岛求生”——电影《火星救援》赏析 |
4 |
9 |
威权体制社会下的“活雷锋” ——电影《芳华》赏析 |
4 |
11 |
浮生百态的民国江湖——电影《师父》赏析 |
4 |
13 |
人文主义的情感之作——电影《飞屋环游记》赏析 |
4 |
15 |
一个关于人类社会的动物寓言——电影《疯狂动物城》赏析 |
4 |
第七学期
周次 |
教学内容 |
学时 |
1 |
真实的谎言——电影《别告诉她》赏析 |
4 |
3 |
无望的焦虑——电影《学区房72小时》赏析 |
4 |
5 |
包容的社会允许不一样的人生——纪录片《剩女》赏析 |
4 |
7 |
孩子的能力超越我们的想象——纪录片《请为我投票》赏析 |
4 |
9 |
童年的爱与回忆——影片《我们天上见》赏析 |
4 |
11 |
纯真的温柔与永恒——影片《砰然心动》赏析 |
4 |
13 |
恐怖主义何以得解?——电影《改朝换代》赏析 |
4 |
15 |
虚伪压抑迷茫的童年——电影《黑处有什么》赏析 |
4 |
第八学期
周次 |
教学内容 |
学时 |
1 |
刺向权贵的刀——电影《老炮儿》赏析 |
4 |
3 |
旧上海的华尔兹——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赏析 |
4 |
5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全部——影视剧《妈妈的遥控器》赏析 |
4 |
7 |
孩子是人生最好的礼物——电影《七号房的礼物》赏析 |
4 |
9 |
孩子是不是生活的全部?——电影《起跑线》赏析 |
4 |
11 |
暴力没有解决的问题,要靠理解——电影《三块广告牌》赏析 |
4 |
13 |
印度社会里的女性奋斗——电影《摔跤吧,爸爸》赏析 |
4 |
15 |
子欲养而亲常在——电影《桃姐》赏析 |
4 |
第九学期
周次 |
教学内容 |
学时 |
1 |
伦理、法律和权力不同逻辑间的对冲——电影《我不是潘金莲》赏析 |
4 |
3 |
因病致贫是谁的错?——电影《我不是药神》赏析 |
4 |
5 |
从异文化角度来看人类社会——印度电影《我的个神啊》赏析 |
4 |
7 |
爱与不爱是终其一生需要学习的东西——电影《相爱相亲》赏析 |
4 |
9 |
战争信仰与信仰战争——电影《血战钢锯岭》赏析 |
4 |
11 |
死亡不是永别,忘记才是——电影《寻梦环游记》赏析 |
4 |
13 |
英国的至暗时刻丘吉尔的闪光时刻——电影《至暗时刻》赏析 |
4 |
15 |
不要以爱的名义绑架你的孩子——影视剧《茉莉的最后一天》赏析 |
4 |
第十学期
周次 |
教学内容 |
学时 |
1 |
教育不是优胜劣汰——电影《嗝嗝老师》赏析 |
4 |
3 |
一群小人物的挣扎——电影《无名之辈》赏析 |
4 |
5 |
底层小人物的善良与爱——电影《小偷家族》赏析 |
4 |
7 |
信仰、道德和自由——电影《一次别离》赏析 |
4 |
9 |
中国式的现实情感——电影《赵先生》赏析 |
4 |
11 |
天堂与地狱——电影《风中有朵雨做的云》赏析 |
4 |
13 |
父权阴影下的叛逆青春——电影《狗十三》 |
4 |
15 |
红色年代的青春记忆——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赏析 |
4 |
五、教学方法
以电影展现社会问题,教师组织学员讨论和分析社会问题,将电影欣赏与社会问题解析相结合。
六、教学组织形式
班级集体学习,影视播放教室内统一观看影片,并在影片播放过程中实时点评,提问交流。观看结束后,教师讲解,并互相讨论。
23.影视纪录片鉴赏
一、课程概况
穿越历史,构沉记忆;只对现实,记录变迁;启迪智慧,引导思索。“纪录片”,一个充满诱惑与魅力的名字。纪录片是人们获取信息与知识、反映和寻求社会变革、感悟人性与人生的载体。课程综合介绍我国和国纪录片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在此基础上,在本体属性、功能、创作方式、内容形式、与受众关系等展开多方面比较。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影视纪录片主要是指非虚构的影视作品,以真实地纪录现实生活为已任。《纪录片》作为老年大学的文化休闲课程,其内容和任务主要是了解纪录片的历史发展和主要流派,在纪录片经典作品赏析与讨论中了解纪录片的内容,提高学员纪录片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认识我们生存的世界,开拓学员的知识视野。
三、学制与教材
(一)学制
本课程学制2年,共4学期。每学期16周,每周2课时,共128课时。
(二)教材
自编讲义和课件。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第一学期:时事政论纪录片
教学内容:
时事政论纪录片通常是指具有强烈政治理论色彩的影视纪录片。这类纪录片一直是主流媒体宣传党的理论、政策形象的主要手段,宣传主旋律、反映主流文化取向、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弘扬先进文化是其鲜明特征。
学时安排:
课程内容 |
学时 |
大国崛起 |
4 |
辉煌中国 |
4 |
将改革进行到底 |
4 |
不忘初心,继续容前进 |
4 |
巡视利剑 |
4 |
大国外交 |
4 |
强军 |
4 |
为了公平正义 |
4 |
合计 |
32 |
第二学期:旅游地理纪录片
教学内容:
旅游地理是展示人们闲暇时间内进行的旅行游览、观赏风物、交流文化、探险猎奇、宗教朝觐、品尝佳肴以及探亲访友等非定居性的休闲过程,也是一种以各种不同方式分配空间和利用时间的社会现象。旅游地理纪录片探索一定地区的自然状况,或介绍社会风习、城乡风貌的纪录片。如《黄山奇观》、《漫游柴达木》、《土林探奇》等。
学时安排:
课程内容 |
学时 |
我在故宫修文物 |
4 |
地球最壮观的景色 |
4 |
黄山 |
4 |
新西兰:神话之岛 |
4 |
黄石公园 |
4 |
大堡礁 |
4 |
非洲大裂谷 |
4 |
泰山之巅 |
4 |
合计 |
32 |
第三学期:人物传记纪录片
教学内容:
人物传记纪录片是指纪录人物生平或某一时期经历的纪录像片。它与一般时事报导片或历史纪录片的区别在于以特定的人物为中心,不允许用演员扮演,也不可有虚构的情节和人物。如《诗人杜甫》、《伟大的孙中山》、《革命老人何香凝》、《毛泽东》、《叶剑英》等。仅表现某一人物的某一侧面的人物肖像片、人物速写片等也属于此类。
学时安排:
课程内容 |
学时 |
毕加索的秘密 |
4 |
毛泽东 |
4 |
伟大的孙中山 |
4 |
诗人杜甫 |
4 |
苏轼 |
4 |
周恩来 |
4 |
梁思礼院士传记 |
4 |
革命老人何香凝 |
4 |
合计 |
32 |
第四学期:社会生活纪录片
教学内容:
社会生活纪录片指记录人们现实生活的各种情况及状态的记录像片。这是有别于其它纪录片的,因为内容完全是不需要演员参加演出的,而是反映了活生生的真人与真事。如《犟老头还乡》、《北京蜘蛛人》和《加油,上海》等作品。
学时安排:
课程内容 |
学时 |
回家过年 |
4 |
冰雪之巅 |
4 |
超级工程 |
4 |
犟老头还乡 |
4 |
北京蜘蛛人 |
4 |
加油,上海 |
4 |
双面青春 |
4 |
大地的岁月 |
4 |
合计 |
32 |
五、教学方法
以纪录片展现丰富历史人物知识和景观,教师组织学员讨论和分析,分享观影体验和人生智慧。
六、教学组织形式
影视播放教室内统一观看影片,采取影片鉴赏和讨论分享的参与式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