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沪剧舞台表演》
一、 课程概况
戏剧是一种融文学、表演、音乐、舞台美术、舞蹈等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沪剧从田间滩头一路走来,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走向摩登时代。她不仅融合了传统戏剧的特点,而且加入了文明戏(话剧)以及西洋文化的内涵。沪剧的曲目、唱腔、表演风格,或多或少地彰显着这座城市的过去与现在,同时也体现着这座城市可传承的血脉元素——上海精神——诚信实干、优雅文明、开放开明的精神。
以作品为载体,感受沪剧艺术魅力,从而喜爱上上海的这种传统戏曲形式,并立志传承;也认识到我国的民族艺术文化是丰富多彩、充满生命力的,从而更加为我们的民族而自豪。
二、目标与要求
在当今社会老龄化日愈增长的趋势下,社区老人对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提高,他们对戏曲的爱好从不敢唱到能够唱,并且想在舞台上优美的展示自己。开设沪剧舞台表演课是为了让跟多的爱好者达到一定的表演水准,让这些戏曲爱好者也能成为戏曲舞台上那一抹靓丽的色彩。
三、学制与教材
(一)学制
本课程学制1年,共2学期。每学期16周,每周2课时,共64课时。
(二)教材
1.《戏曲操》上海戏曲学院编。
2.自编教材:根据班级学员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老年学员学习需求编制折子戏和表演唱。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第一学期:舞台表演基础
教学内容:学习舞台表演基础知识,能够基本掌握舞台表演的“手、眼、身、法、步”。
学时安排:
课程内容 |
学时 |
基本手势 |
4 |
表演时的基本眼神 |
4 |
基本步法 |
8 |
基本身段 |
4 |
戏曲操 |
8 |
表演合成 |
4 |
合计 |
32 |
第二学期:舞台表演实践
教学内容:
在第一学期学习的基础上,增加折子戏表演,现代表演唱表演,最终通过舞台实践达到表演的一定水准。
学时安排:
课程内容 |
学时 |
表演唱《归国》 |
6 |
对唱《人盼成双月盼月》 |
6 |
折子戏《家.洞房》 |
6 |
折子戏《大雷雨.花园会》 |
7 |
表演唱《行路》 |
7 |
合计 |
32 |
五、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法,统一学习和个别指导法相结合。
六、教学组织形式
班级集体学习,通过教师统一传授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学习指导。
51.沪剧
一、课程概况
沪剧是上海地区主要的地方剧种。沪剧的唱腔带着江南浓郁的泥土芬芳气息,清新而抒情、细腻而动听,学唱起来很容易上口,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但是我们要唱好它,并进一步提高演唱艺术水准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是需要下一番苦功夫才能达到的。
二、目标与要求
通过学习,让学员了解沪剧戏曲中的传统模式:“唱、念、做、打、舞;手、眼、身、法、步”技能;掌握戏曲唱腔的发声方法;学会咬字和唱腔的实际运用;能根据人物角色和剧情的需要,在唱腔和动作上的塑造;逐步掌握从“字准腔圆”到“声情并茂”演唱技能上的提升。
三、学制与教材
(一)学制
本课程学制3年,共6学期。每学期16周,每周2课时,共192课时。
(二)教材
1.沪剧小戏考(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1984年10月第一版)
2.沪剧唱段选(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1979年4月第一版)
3.沪剧经典唱段100首(安徽文艺出版社2010年10月第一版)
4.沪剧唱腔欣赏(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2005年4月第一版)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第一学期
教学内容:介绍沪剧起源,讲解沪剧曲牌和沪剧流派。
学时安排:
课程内容 |
课时 |
《雷雨》选段繁绮求萍 |
6 |
《昨夜情》选段为你打开一扇窗 |
4 |
《昨夜情》选段沿竹林 |
6 |
《璇子》选段金丝鸟 |
4 |
《雷锋》选段唱支山歌给党听 |
6 |
《江姐》选段红梅赞 |
6 |
合计 |
32 |
第二学期
教学内容:
1.讲解沪剧唱腔发声方法;
2.介绍沪剧唱腔的板式运用;
3.讲解沪剧的尖团音“咬字”发声
学时安排:
课程内容 |
课时 |
《雷雨》选段盘凤 |
4 |
《绿叶情深》选段往事历历 |
4 |
《血染姐妹花》选段海滩诀别 |
6 |
《碧海青天夜夜情》选段赠玉兔 |
4 |
《大雷雨》选段失群的孤雁重归窝 |
4 |
《罗汉钱》选段燕燕做媒 |
2 |
《黄慧茹与陆根荣》选段相思鸟 |
4 |
学期交流汇报演出 |
4 |
合计 |
32 |
第三学期
教学内容:
1.讲解沪剧的小调曲牌唱腔
2.介绍沪剧的唱腔韵味
3.介绍沪剧流派的特点
4.讲解沪剧唱腔气息的运用
学时安排:
课程内容 |
课时 |
《妓女泪》选段白首皆老 |
6 |
《家》选段这是我的肺腑言 |
4 |
《杨乃武与小白菜》选段葛必氏自叹 |
6 |
《戏歌》上海谣 |
4 |
《鸡毛飞上天》选段毛泽东思想威力大 |
4 |
《江姐》选段绣红旗 |
4 |
学期交流汇报演出 |
4 |
合计 |
32 |
第四学期
教学内容:
1.讲解沪剧唱腔基本调的起、承、转、落。
2.介绍戏曲的“四功五法”(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
3.讲解如何对戏曲人物的塑造。
学时安排:
课程内容 |
课时 |
《家》选段方别梅 |
8 |
《姊妹俩》选段辛蓉写信 |
4 |
《啼笑姻缘》选段四季相思 |
4 |
《金沙江畔》选段来到老虎连 |
4 |
《家》选段丁解洞房 |
8 |
学期交流汇报演出 |
4 |
合计 |
32 |
第五学期
教学内容:
1.学习简谱,提升视唱能力。
2.提升对唱唱段相互之间的配合。
3.介绍腹式呼吸法在唱腔中的运用。
学时安排:
课程内容 |
课时 |
《家》选段宝别梅 |
10 |
《茶花女》选段花盟 |
4 |
《洪湖赤卫队》选段秋月 |
2 |
《今日梦圆》选段雨中情 |
8 |
《石榴裙下》选段我本是个平民女 |
4 |
学期交流汇报演出 |
4 |
合计 |
32 |
第六学期
教学内容:
1.注重对人物喜怒哀乐的刻画,塑造人物的个性化、特色化,避免千篇一律。
2.避免单纯的刻意模仿,要根据每个人的自身条件,具体分析加以运用。
3.注重体现沪剧唱腔的特点“糯”,不扯着嗓子喊叫。
学时安排:
课程内容 |
课时 |
《魂断蓝桥》选段蹁跹共舞 |
8 |
《叛逆的女性》选段驾一只小舟 |
10 |
《为奴隶的母亲》选段回家路上 |
4 |
《借黄糠》选段红日渐渐 |
2 |
《芦荡火种》选段旧恨未消新仇添 |
4 |
学期交流汇报演出 |
4 |
合计 |
32 |
五、教学方法
1.采用电化和传统面授教育相结合的方法。(教学中,老师逐字逐句进行教唱,对学员的不足之处及时进行指出,耐心指导,要求学员逐步做到举一反三,不断提升演唱技能水准)
2.运用视屏、音频、伴奏带进行学唱。(对照原唱,指出节奏、咬字和运腔中的不足)
3.集体教学与个别辅导相结合。
六、教学组织形式
班级集体教学、组织观摩各类演出以及课堂上以“独唱、小组唱、对唱、合唱”等不同形式开展的实践表演相结合。
52.老年戏曲(越剧)
一、课程概况
随着时间的进步,老年生活的丰富多样,传统戏曲得到了很多老年人的喜爱,更想进入教学规范学习。本课程旨在培养老年学员,通过在校课堂授课的形式,规范发声、圆腔、身形等。
二、目标与形式
通过学习,让学员掌握气息、圆腔、站姿及身段的准确性,最终满足学习、娱乐、交流等方面的需求。
三、学制与教材
(一)学制
本课程学制3年,共6学期。每学期16周,每周2课时,共192课时。
(二)教材
1.参考资料:上海越剧院参考教材,网上教材。
2.自编教材:根据班级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学习需求,用自编教材。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第一学期
教学内容:学会气息,运用气息,附简单唱段示范评价。
1.旦角、生角的基本功训练:气息、发声、吐字圆腔训练
2.旦角唱腔练习:《好紫娟》
3.生角唱腔练习:《碧皮潭》
4.旦角唱腔练习:《一弯冷月》
5.生、旦角唱腔练习:《梁祝》。
教学时数:16周,每周2课时,共32课时。
第二学期
教学内容:气息掌握稍加运用于唱腔,在教唱中加以引导、纠错。
1.旦角、生角的基本功训练:气息、发声、吐字圆腔训练
2.旦角唱腔练习:《自从与张君见一面》
3.生角唱腔练习:《月光如水》
4.生、旦角唱腔练习:《十相思》
教学时数:16周,每周2课时,共32课时。
第三学期
教学内容:气息较准确地运用基础上,附中难变唱段示范。
1.旦角、生角的基本功训练:气息、发声、吐字圆腔训练
2.旦角唱腔练习:《月朦胧雾朦胧》
3.旦角唱腔练习:《葬花》
4.生角唱腔练习:《风卷垂柳》
5.生、旦角唱腔练习:《三跪求书》
教学时数:16周,每周2课时,共32课时。
第四学期
教学内容:反复训练气息,着重在“圆腔”上训练学员,能较自如完成。
1.旦角、生角的基本功训练:气息、发声、吐字圆腔训练
2.旦角唱腔练习:《叠纸雁》
3.旦角唱腔练习:《九斤姑娘》
4.生角唱腔练习:《对月思家》
5.生角唱腔练习:《追念》
教学时数:16周,每周2课时,共32课时。
第五学期
教学内容:在气息、圆腔基础上训练技巧,附唱段说明眼神、站姿等要素。
1.旦角、生角的基本功训练:气息、发声、吐字圆腔训练
2.旦角唱腔练习:《记得那年清水塘》
3.生角唱腔练习:《说不尽水晶帘下脂香粉媚》
4.生、旦角唱腔练习:《小红楼》
5.《织女下凡》评析站姿、眼神、手势等基础形体,视学生学习进度定。
教学时数:16周,每周2课时,共32课时。
第六学期:
教学内容:完善气息、圆腔的技巧训练,附唱段评价眼神,脸部表情、站姿、身段的合理运用,教授一整段戏曲形体动作。
1.戏曲理论
2.旦角唱腔练习《梳帘风轻传琴声》
3.《月光如水》:评析站姿、眼神、手势等基础形体,视学生学习进度定。
五、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法,统一学习和个别指导法相结合。
六、教学组织形式
班级集体学习,通过教师统一传授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学习指导。